一: 稻田旁的建築 台灣農地工廠的現況
os
俯瞰這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農田,可以看到其中混雜著密集的工業製造廠,這裡是位於台中市烏日區的溪南地帶,依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劃分為特地農業區,原本應是要做為農地發展使用,現今卻矗立著一間間的工廠,這些工廠被稱為農地工廠。近年各縣市國土計畫頒布實施,國土計畫分為四大功能分區(CG),國土保育及海洋資源屬於中央政府管轄,而農業及城鄉發展區則是被歸列為地方政府。依國土計畫指導,未登工廠逐步進行合法及輔導化,而目前很多的農地工廠有一部分為城鄉發展區的農業區,於2016年5月20日前已經建設的工廠須配合工廠管理輔導法進行就地合法化,否則就必須遷廠或拆除。
過去政府土地重劃都只提供住宅及商業店家,工廠或製造商鮮少有建設土地的機會。原本設廠在土地重劃區的工廠,便被迫搬遷。
標二: 土地成本高 農田空地為業者首選
os
政府在主動提供工業用地時,卻忽視其他各層面的需求,有些業者考量到土地成本過高無法負擔,只能選擇在都市邊緣地區設廠。
BITE
逢甲大學都資系教授劉曜華
可是政府,除了政府主動提供這些工業區土地之外,其實還有不同的需求,過去都沒有被好好的滿足,可是他,或者是說他也沒有能力進到裡面去,那怎麼辦,他就在邊緣。
標三: 產業園區設立 未登工廠的去留
os
政府這幾年針對低汙染的農地工廠是否能就地合法實施相關輔導措施,完成後可提供產業用地讓工廠進駐。雖然此項政策針對農地工廠問題機制有稍改善,但農田旁分散著各個工廠,對於附近生活品質還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受汙染的農田與土地,將無法復原。
BITE
逢甲大學都資系教授劉曜華
我找一個畫一個產業園區把你們搬進去,這就是烏日溪南在做的事情。在某個程度上,把它納到都市計畫區裡面,然後把它用一個汙水處理廠,把道路稍微拓寬一點,加幾個小公園,讓它那邊看起來不是農地工廠區,比較像是一個有次序的產業園區。
標四: 各政府政策分歧 國土計劃難實施
os
現今很多農地工廠發展是位在城鄉發展區中都市計畫區的農業區,這些土地的規劃屬地方政府的責任。但卻無法片面決定哪些土地應合法化,其中牽涉到政治因素影響,並且各縣市政府判斷的依據會有所不同,表面上看似都是位在農業發展區的工廠,但裡頭內部細節差異性大,想要透過工廠管理輔導法解決恐怕是一大難題。
BITE
逢甲大學都資系教授劉曜華
國土計畫沒有辦法去面對充滿變數的個體需求,因為它不是要,這個制度不是設計來解決個體需求;它是被設計來匡列這個土地做合理的利用。
標五: 農地工廠排廢水 易成生態浩劫
os
也有農民提到工廠應該在有設置在汙水處理廠的工業區。不過,許多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時常會在工業區以外的地方建廠,而土地不當利用所造成的迫害,經常遭受到漠視。
BITE
農場老闆廖世斌
工廠汙染當然會影響農地,所以為什麼要設工業專區。因為工業專區才有專屬的廢水處理廠,這是一定的。
os
而除了附近工廠偷排放的廢水會造成農田灌溉汙染外,排水系統若不佳,很有可能排放至灌溉溝渠,分期使用及做好管理才是當前解決的藥方。
BITE
農場老闆廖世斌
社區的排水系統不好,沒有規劃好,就排到本來是在灌溉用的灌溉溝渠裡面了。
標六: 農地工廠合法化 政府提改善計畫
os
隨著政府逐漸輔導業者申請工廠納管,業者須提出相關改善計畫書以及符合特定工廠申請資格,必須以低污染為標準(CG),3年內提出改善計畫書,並於10年取得特定工廠登記,最後由地方政府規劃後,利用新訂都市計畫或開發產業園區,讓土地和建物合法,成為合法工廠。
標七: 法律資訊不對稱 國土計劃難推動
os
而近年政府除了在審理農地工廠的案件逐漸暴增外,也因為政府人員幾乎年年更換,造成新一批的人員無法快速熟悉作業流程,使得審件速度下降,導致無法做出立即的改變。加上業主並不熟悉案件流程及法規,缺少專業團隊的輔助,導致政府與業者在執行上缺少溝通橋樑。
BITE
開發顧問執行許瑞楠
坦白講這個法規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缺少一個專業的團隊去輔導業主,這個案件在這幾年突然暴量,而且很多縣市政府都是用約僱人員,一年一聘,一年到了,又換一批新的承辦,其實業務銜接上也是有瑕疵。
標八: 從國土計畫開始 盼土地永續利用
os
國土計畫是近幾年台灣第一部針對土地進行有效規劃的計畫,人們期望透過國土計畫來慢慢改善台灣土地雜亂無章及為環境帶來污染的情況,更能成為政府重新省思的契機,思考台灣土地目前的使用狀況。不過在遵行國土計畫之前,台灣的土地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不妨牽涉到許多人民的利益關係,而農地工廠,只是其中一個課題。